首页 资讯 正文

《见证!新华社记者陈燮镜头中的四川》新闻摄影展在蓉开幕

体育正文 32 0

《见证!新华社记者陈燮镜头中的四川》新闻摄影展在蓉开幕

《见证!新华社记者陈燮镜头中的四川》新闻摄影展在蓉开幕

四川新闻网 - 首屏新闻记者 邱可欣 摄影(shèyǐng)报道 七十五载以光影为笔,山河巨变入镜来。由新华通讯社新闻(xīnwén)信息中(zhōng)心四川(sìchuān)中心主办的(de)(de)《见证!新华社记者陈燮镜头中的四川》新闻摄影展于5月28日在四川省图书馆启幕,通过“新华影像”深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四川的巨大变迁,生动呈现新时代巴蜀大地的奋进图景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万千气象。 此次展览位于四川省图书馆一楼(yīlóu)展厅,以“烟火人间(rénjiān)”“奋斗追求”“坚韧不屈”“和谐共生”“时代温度”五个章节,展陈了新华社高级记者陈燮38年(nián)职业生涯中拍摄的60余幅(组)经典作品,以及新华社四川分社签约摄影师(shèyǐngshī)近年来创作的16幅(组)佳作。 新华社四川分社(fēnshè)的(de)(de)前身——新华社川西分社于1950年1月在成都成立。75年来,一代代新华社摄影记者以镜头为史笔,记录下这片土地的每一次脉动。陈燮作为其中一员(yīyuán),用职业生涯中拍摄的数万张照片,构建起观察四川变迁的独特视角。 镜头里的“烟火(yānhuǒ)人间”,定格着老百姓生动的生活图景。1989年10月11日,川湘黔交界处秀山(xiùshān)县(今属重庆)武陵山区,西水河畔(hépàn)戏水孩童的天真笑靥穿透时光;2017年2月12日,大凉山(dàliángshān)普格县东山乡,彝族村民吉仕日出与妻儿在屋前嬉戏的温馨场景,见证了精准扶贫(fúpín)带来的山乡蝶变。 图片标注着改革浪潮中(zhōng)的(de)探索印记。1987年12月30日,改革开放后全国首家当铺“成都(chéngdū)华茂(huámào)典当服务商行”开业的喧嚣场景被生动定格;同年12月7日拍摄的成都市崇庆县(今崇州市)道明乡竹编市场影像中,篾条编织出传统手艺与现代经济碰撞的火花。 这些影像既是历史的切片,也是时代的注脚。2008年5月12日汶川(wènchuān)地震发生后,陈燮敏锐地拍(pāi)下(xià)新华社四川分社技术室震后场景并迅速播发,成为全球(quánqiú)首张汶川地震新闻照片;次日清晨6时56分记录的北川中学废墟场景中,“吊瓶男孩”李阳为同学廖波高举输液瓶的瞬间,获得(huòdé)当年的中国新闻奖,也凝固成生命至上的永恒记忆。 展览中,分社签约摄影师的(de)新作与历史影像(yǐngxiàng)形成跨越(kuàyuè)时空的对话。山火中逆行者的坚毅面孔、金色稻浪里的现代农业图景、古镇青石板上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这些新时代的瞬间既延续着“镜头向下”的新华(xīnhuá)传统,又以当代视觉语言拓展着影像表达的边界。 陈燮说,囿于年代久远(niándàijiǔyuǎn)和早期数码技术原因,部分展出照片成像质量略显粗糙,但它们都是这片土地历史(lìshǐ)的切片,是珍贵历史的见证。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1日。80余幅(组)作品为观察中国式(zhōngguóshì)现代化的四川实践提供了(le)独特视角(shìjiǎo)。观众可透过这些“带着呼吸”的历史的切片,感受时代大潮中那些坚定前行的脚步。
《见证!新华社记者陈燮镜头中的四川》新闻摄影展在蓉开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