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居民信贷数据呈现分化(fēnhuà)态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5月居民(jūmín)短贷减少208亿元,持续为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shì),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相对亮眼,当月增加746亿元。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受消费动能不足、消费贷利率上调、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居民短期消费意愿不强(qiáng);而(ér)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活跃与房地产政策宽松成为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撑项(xiàng)。尽管居民部门信贷整体偏弱格局尚未扭转,但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积极调整,各界(gèjiè)对后续(hòuxù)信贷市场回暖(huínuǎn)仍抱有期待。预计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仍有充足空间。
居民新增短贷持续(chíxù)为负成为焦点话题。
受居民消费(jūmínxiāofèi)动能不足、监管叫停(jiàotíng)低于3%的消费贷、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多重因素影响,5月居民新增短贷同比(tóngbǐ)少增451亿元。
数据显示,5月住户贷款增加540亿元(yìyuán)(yìyuán),同比少增(shǎozēng)217亿元,环比多增5756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环比多增3811亿元。
从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biànliàng)未有实质性好转,直接导致消费(xiāofèi)贷、信用卡增长乏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4月起商业银行上调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至3%及以上(yǐshàng),以减少(jiǎnshǎo)“内卷”所造成的潜在风险(fēngxiǎn)上行。伴随非房消费贷价格战降温,从“以价换量”向(xiàng)“量价均衡”逐步过渡,消费贷规模增长将更多反映居民实际消费需求。
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解读(jiědú)称,居民加杠杆意愿(yìyuàn)有待进一步提振。4月以来随着银行陆续上调消费贷(dài)利率至3%,当月住户短期贷款就已出现大幅(dàfú)下滑,或一定程度表明居民对于提前消费仍持偏谨慎的态度,故而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此外,消费品以旧换(huàn)新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也对居民短期贷款产生影响。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截至(jiézhì)6月(yuè)13日,江苏(jiāngsū)、广东、重庆等地(dì)因资金使用完毕等原因暂停国补,部分原本计划换新的居民推迟或取消消费,预计将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扰动。同时,多地银行取消车贷“高息高返”政策,使得消费者获得折扣减少,进一步削弱了(le)短期消费意愿。
尽管当前居民短贷表现不佳,但专家(zhuānjiā)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
温彬预计(yùjì),各类促(cù)消费政策加码,叠加“6·18”购物节消费场景带动,6月居民端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jìnyíbù)释放,推动居民信贷有所改善。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策的持续发力,居民消费(jūmínxiāofèi)信心和消费能力也有望提升,消费信贷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楼市交易对(duì)中长贷形成支撑
5月居民(jūmín)中长期贷款(chángqīdàikuǎn)表现优于短期贷款。数据显示,5月居民中长贷增加74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232亿元、1977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láikàn),一二线城市成为拉动居民新增按揭贷款的关键力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hóngguān)分析师王青指出,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成交活跃度相对(duì)突出,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5月销售环比增长3.5%,新房(xīnfáng)供给显著回落,但成交(chéngjiāo)环比4月基本持平,累计同比(tóngbǐ)保持正增长,项目开盘去化率延续前期高位震荡,京沪深等热点恒热;二手房成交增长动能放缓,一线韧性相对较强,二三线(sānxiàn)分化加剧。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也印证,尽管进入淡季,但5月中国(zhōngguó)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chéngjiāoliàng)保持一定规模,多地新产品入市反馈较(jiào)好;二手房成交量则环比季节性回落,同比增幅收窄。
地方政府的政策(zhèngcè)调整(tiáozhěng)同样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助力。6月13日,《广州市提振消费(xiāofèi)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取消限购、限售(xiànshòu)、限价等政策,释放出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宽松的信号。
李超预计(yùjì),地产政策的(de)进一步放松有助于提振居民购房情绪,预计将(jiāng)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xíngchéng)正向提振。后续如有更多城市跟进政策优化,将有效提振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正向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居民中长期贷款已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tóngbǐ)多增,但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使得这一(zhèyī)增长的实际意义仍需审慎评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就指出,居民中长贷“仅为近五年同期(tóngqī)均值的三成(sānchéng)左右”。
李超强调,目前房地产(dìchǎn)销售的修复呈现渐进特征,叠加经济处于弱修复阶段,内需(nèixū)领域的消费、基建、地产投资等均面临一定压力,外部出口(chūkǒu)环境也存在不确定性,居民整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
5月公积金贷款(dàikuǎn)利率(lìlǜ)下调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也将减轻房贷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对此,谭逸鸣认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理论上能减少提前还贷现象,但5月存款利率调降又在(zài)一定程度上增加(zēngjiā)了提前还贷压力,两种力量的博弈(bóyì)结果仍有待观察。此外,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态势能否持续,也成为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势(zǒushì)的关键变量。
也有积极信号显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月(yuè)30个大中城市(dàzhōngchéngshì)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分别为792.69万平方米、7.21万套,同比增速保持稳定,且全国(quánguó)房产(fángchǎn)经纪行业景气度指数较4月上升0.7个点至45.3。
温彬预计(yùjì),随着房企年中冲刺营销活动的开展,更多适销对路的楼盘将进入市场,带动(dàidòng)房地产成交量(chéngjiāoliàng)稳步回升,进而推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修复。
总体(zǒngtǐ)来看,居民部门信贷有喜有忧,但整体偏弱格局仍未根本扭转。
财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累计数据看,1~5月,居民(jūmín)部门新增贷款不足6000亿元,占全部信贷的比重仅为(jǐnwèi)5.4%,均(jūn)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足峰值期间的两成。
5月初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yǒuxiào)提振了市场信心,经营(jīngyíng)主体也在主动应变作为、转型发展(fāzhǎn),这些都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在(zài)市场看来,当前经济活跃度提升与融资(róngzī)需求增长尚未形成强联动。伍超明认为,面对(duì)需求不足,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效果下降(xiàjiàng),对信贷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从近年来货币宽松的经验来看,需求不足环境下增加货币供给,难以有力提振信贷需求、推动物价回升,当前应当珍惜政策空间,将好(hǎo)钢用在刀刃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fēnxīshī)王青认为,5月降息(jiàngxī)降准落地,企业和居民(jūmín)融资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都有改善。但主要受隐债置换等影响,5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但这不代表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弱化。
伍超明同时强调,鉴于国内需求不足根本矛盾尚未缓解,下半年经济走弱压力不容忽视;实际利率维持高位,也制约了需求恢复。年内(niánnèi)降准、降息仍有必要。只是时间(shíjiān)上需要等待,操作上需要跟其他(qítā)政策和(hé)改革举措协同配合。
温彬则预计,6月经济(jīngjì)活动通常比较活跃,融资需求也会相应增多。同时,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持续发力见效,货币政策从出台到效果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央行还将综合运用(yùnyòng)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liúdòngxìng)合理充裕,均有助于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保持平稳(píngwěn)。
王青判断,未来(wèilái)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着眼于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chōngjī),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huòbìzhèngcè)在“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chōngzú)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cáijīng))
居民信贷数据呈现分化(fēnhuà)态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5月居民(jūmín)短贷减少208亿元,持续为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shì),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相对亮眼,当月增加746亿元。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受消费动能不足、消费贷利率上调、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居民短期消费意愿不强(qiáng);而(ér)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活跃与房地产政策宽松成为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撑项(xiàng)。尽管居民部门信贷整体偏弱格局尚未扭转,但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积极调整,各界(gèjiè)对后续(hòuxù)信贷市场回暖(huínuǎn)仍抱有期待。预计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仍有充足空间。
居民新增短贷持续(chíxù)为负成为焦点话题。
受居民消费(jūmínxiāofèi)动能不足、监管叫停(jiàotíng)低于3%的消费贷、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多重因素影响,5月居民新增短贷同比(tóngbǐ)少增451亿元。
数据显示,5月住户贷款增加540亿元(yìyuán)(yìyuán),同比少增(shǎozēng)217亿元,环比多增5756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环比多增3811亿元。
从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biànliàng)未有实质性好转,直接导致消费(xiāofèi)贷、信用卡增长乏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4月起商业银行上调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至3%及以上(yǐshàng),以减少(jiǎnshǎo)“内卷”所造成的潜在风险(fēngxiǎn)上行。伴随非房消费贷价格战降温,从“以价换量”向(xiàng)“量价均衡”逐步过渡,消费贷规模增长将更多反映居民实际消费需求。
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解读(jiědú)称,居民加杠杆意愿(yìyuàn)有待进一步提振。4月以来随着银行陆续上调消费贷(dài)利率至3%,当月住户短期贷款就已出现大幅(dàfú)下滑,或一定程度表明居民对于提前消费仍持偏谨慎的态度,故而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此外,消费品以旧换(huàn)新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也对居民短期贷款产生影响。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截至(jiézhì)6月(yuè)13日,江苏(jiāngsū)、广东、重庆等地(dì)因资金使用完毕等原因暂停国补,部分原本计划换新的居民推迟或取消消费,预计将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扰动。同时,多地银行取消车贷“高息高返”政策,使得消费者获得折扣减少,进一步削弱了(le)短期消费意愿。
尽管当前居民短贷表现不佳,但专家(zhuānjiā)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
温彬预计(yùjì),各类促(cù)消费政策加码,叠加“6·18”购物节消费场景带动,6月居民端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jìnyíbù)释放,推动居民信贷有所改善。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策的持续发力,居民消费(jūmínxiāofèi)信心和消费能力也有望提升,消费信贷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楼市交易对(duì)中长贷形成支撑
5月居民(jūmín)中长期贷款(chángqīdàikuǎn)表现优于短期贷款。数据显示,5月居民中长贷增加74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232亿元、1977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láikàn),一二线城市成为拉动居民新增按揭贷款的关键力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hóngguān)分析师王青指出,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成交活跃度相对(duì)突出,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5月销售环比增长3.5%,新房(xīnfáng)供给显著回落,但成交(chéngjiāo)环比4月基本持平,累计同比(tóngbǐ)保持正增长,项目开盘去化率延续前期高位震荡,京沪深等热点恒热;二手房成交增长动能放缓,一线韧性相对较强,二三线(sānxiàn)分化加剧。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也印证,尽管进入淡季,但5月中国(zhōngguó)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chéngjiāoliàng)保持一定规模,多地新产品入市反馈较(jiào)好;二手房成交量则环比季节性回落,同比增幅收窄。
地方政府的政策(zhèngcè)调整(tiáozhěng)同样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助力。6月13日,《广州市提振消费(xiāofèi)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取消限购、限售(xiànshòu)、限价等政策,释放出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宽松的信号。
李超预计(yùjì),地产政策的(de)进一步放松有助于提振居民购房情绪,预计将(jiāng)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xíngchéng)正向提振。后续如有更多城市跟进政策优化,将有效提振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正向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居民中长期贷款已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tóngbǐ)多增,但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使得这一(zhèyī)增长的实际意义仍需审慎评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就指出,居民中长贷“仅为近五年同期(tóngqī)均值的三成(sānchéng)左右”。
李超强调,目前房地产(dìchǎn)销售的修复呈现渐进特征,叠加经济处于弱修复阶段,内需(nèixū)领域的消费、基建、地产投资等均面临一定压力,外部出口(chūkǒu)环境也存在不确定性,居民整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
5月公积金贷款(dàikuǎn)利率(lìlǜ)下调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也将减轻房贷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对此,谭逸鸣认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理论上能减少提前还贷现象,但5月存款利率调降又在(zài)一定程度上增加(zēngjiā)了提前还贷压力,两种力量的博弈(bóyì)结果仍有待观察。此外,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态势能否持续,也成为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势(zǒushì)的关键变量。
也有积极信号显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月(yuè)30个大中城市(dàzhōngchéngshì)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分别为792.69万平方米、7.21万套,同比增速保持稳定,且全国(quánguó)房产(fángchǎn)经纪行业景气度指数较4月上升0.7个点至45.3。
温彬预计(yùjì),随着房企年中冲刺营销活动的开展,更多适销对路的楼盘将进入市场,带动(dàidòng)房地产成交量(chéngjiāoliàng)稳步回升,进而推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修复。
总体(zǒngtǐ)来看,居民部门信贷有喜有忧,但整体偏弱格局仍未根本扭转。
财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累计数据看,1~5月,居民(jūmín)部门新增贷款不足6000亿元,占全部信贷的比重仅为(jǐnwèi)5.4%,均(jūn)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足峰值期间的两成。
5月初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yǒuxiào)提振了市场信心,经营(jīngyíng)主体也在主动应变作为、转型发展(fāzhǎn),这些都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在(zài)市场看来,当前经济活跃度提升与融资(róngzī)需求增长尚未形成强联动。伍超明认为,面对(duì)需求不足,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效果下降(xiàjiàng),对信贷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从近年来货币宽松的经验来看,需求不足环境下增加货币供给,难以有力提振信贷需求、推动物价回升,当前应当珍惜政策空间,将好(hǎo)钢用在刀刃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fēnxīshī)王青认为,5月降息(jiàngxī)降准落地,企业和居民(jūmín)融资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都有改善。但主要受隐债置换等影响,5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但这不代表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弱化。
伍超明同时强调,鉴于国内需求不足根本矛盾尚未缓解,下半年经济走弱压力不容忽视;实际利率维持高位,也制约了需求恢复。年内(niánnèi)降准、降息仍有必要。只是时间(shíjiān)上需要等待,操作上需要跟其他(qítā)政策和(hé)改革举措协同配合。
温彬则预计,6月经济(jīngjì)活动通常比较活跃,融资需求也会相应增多。同时,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持续发力见效,货币政策从出台到效果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央行还将综合运用(yùnyòng)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liúdòngxìng)合理充裕,均有助于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保持平稳(píngwěn)。
王青判断,未来(wèilái)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着眼于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chōngjī),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huòbìzhèngcè)在“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chōngzú)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cáijīng))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